当前位置 :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毛慧婷教授为地科系师生作精彩学术报告

编辑 :系统管理员    时间 :2013-01-16    访问次数 :1012
2013114下午,来自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环境科学与森林学学院化学系的毛慧婷教授应邀在我系学术报告厅为我系师生作了一场题为了解大气汞循环:源与汇的学术报告。报告精彩纷呈,使在座师生对大气汞循环这个前沿的环境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
毛慧婷教授,在南京大学取得大气科学学士学位,在中科院大气所获得硕士学位,在美国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Albany 获得大气科学博士学位。随后在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 的地球、海洋和空间研究所担任研究教授。 201012月起在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的环境科学与森林学学院化学系担任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对流层大气化学和气候变化、痕量气体和气溶胶的传输、气候和大气相互作用、大气圈和生物圈痕量气体交换和辐射传输过程等。
一个多小时的学术报告中,毛慧婷教授首先就大气汞循环作了一个简要介绍。她指出,汞是一种危险的元素,可能在鱼类等生物体内累积,进而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了解大气汞循环过程尤为重要,这也是研究的意义所在。汞的来源有两大类,一是自然源,比如海洋、生物体燃烧、荒漠等;二是人为源,比如煤和石油的燃烧等,虽然自然源的贡献约为人为源的两倍多,但是人类对汞循环的影响不容忽视。汞通常以三种形式存在,分别是气态元素汞(Hg0)、活性气态汞(RGM)以及颗粒态汞(HgP),汞循环,例如这三种形态相互之间的转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动力、物理、化学等过程。进而毛慧婷教授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描述大气汞循环时缺乏对不同化学形式的汞的特征描述;对氧化还原作用欠缺认识;不够了解汞沉降的机制等。
在普及了大气汞循环的基础上,毛慧婷教授接着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海洋、沿海、内陆汞的空间变化的量化;汞化学形态转变与物理、动力、化学等过程的关系;汞的干沉降与湿沉降;天气及气候对汞的影响;对流层的汞分布;北极汞损耗;与形成活性气态汞相关的反应等。接着,她结合具体的研究工作,图文并茂地详细叙述了对Thompson Farm(沿海)、Appledore Island(海洋)、Pac Monadnock(内陆) 三个站点相关观测数据的分析,包括季节变化分析、昼夜变化分析、与不同化合物如NOyO3CO的比较分析等,并通过这些分析引出了目前研究工作在夜间干沉降损耗、北极汞损耗及通过卤素进行量化等方面获得的令人兴奋的进展。
我系师生在仔细聆听报告之余,还就数据的来源、模式模拟的缺陷、大气环流对大气中汞循环的影响等内容与毛慧婷教授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毛慧婷教授耐心细致地予以解释,现场的讨论气氛非常热烈。
通过毛慧婷教授深入浅出、见解独到的学术报告及分析透彻的回答,使在座师生受益匪浅,对大气汞循环有了深层次的了解,也激起了广大师生对该课题的兴趣。报告会结束时,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毛慧婷教授带来的精彩报告。
 
                                                                                           撰稿:王双晶
                                                                                           摄影: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