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理学论坛---胡永云教授学术报告精彩回顾
2013年4月19日下午,来自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的胡永云教授应邀在地球科学系学术报告厅为地科系师生作了一场主题为“Hothouse and dry climate during the Neoproterozoic Snowball-Earth Aftermath”的学术报告。报告精彩纷呈,在座师生都对新元古代的“冰雪地球”假说以及温室效应及气候干旱对其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胡永云教授是2010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获得者,现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的系主任。胡永云教授于198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1996年获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硕士学位,2000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地球科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华盛顿大学做了两年的博士后,随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哥达德空间研究院(NASA/GISS)担任了研究员的工作。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大气环流、臭氧层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古气候和行星大气、气候动力学、平流层对流层相互作用、哈德雷环流年代际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冰雪地球模拟研究、太阳系行星和系外行星大气环流和可居性研究等。
在一个多小时的精彩的学术报告中,胡永云教授重点解释了关于温室效应及气候干旱对“冰雪地球”的影响的一些概念。
在科研报告之前,胡永云教授对北京大学的大气与海洋科学系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内容包括创办历史、科研团队、研究方向、科研经费状况、学生结构等。接下来胡永云教授开始向我们介绍冰雪地球的有关研究。首先,胡永云教授以一张历史上地球气候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作为历史气候变化的引子,并向我们介绍了估算的历史上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此引入新远古时代的“冰雪地球”假说。接着,胡永云教授重点解释了“冰雪地球”假说的概念,以及在那个历史时期的碳酸盐-硅酸盐循环。然后胡永云教授又提出了这个假说的一些地质证据,包括冰川碎片、在冰川碎片层之上的碳酸盐帽、条状铁层及其历史等等。随后胡永云教授又对碳的同位素的记录、大气中氧的变化史等作了简单的介绍。而对于“冰雪地球”时期的地表温度、湿度及大气环流状况的了解,则需要通过模式的模拟,于是胡永云教授向我们呈现了一些模式运行的结果,包括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水蒸气体积混合比廓线、大气中的可降水量、全球降水量分布、年平均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相对湿度的纬向平均、云覆盖度的纬向平均、热带地区的垂直温度廓线、表面能量预算、纬向风的纬向平均、在400百帕等压面上的位势高度异常。最后,胡永云教授对冰雪地球时期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报告结束后,在座的许多师生都对自己所感兴趣的方面提出了一些问题,希望与胡永云教授进行进一步的交流,胡永云教授也非常耐心、细致地予以解释,现场的讨论气氛非常热烈。
胡永云教授将自己关于冰雪地球假说的多年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讨论,使得在座的师生对历史上的地球气候又有了更多深层次的了解,这也激起了许多师生对这一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兴趣。此次学术报告最终在雷动的掌声中结束。
报道:张含
图片:王双晶